土木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专业的源于1951年成立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的土木科,1958年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时设立本科专业,2005年被学校列为首批建设的“校级品牌专业”,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2017年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本专业依托学院拥有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结构工程”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培育对象。
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人朴实、作风务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诊治与加固、项目规划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专业拥有内蒙古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检测鉴定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平台,5个自治区级教学和科研团队,15个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本专业在内蒙古及西部地区基础建设行业具有较大影响,肩负着为自治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2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30余篇,许多科研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经转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建设法规、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分析与挖掘、BIM技术及应用、工程结构设计软件应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砌体结构与木结构、土木工程概预算、专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前景:适合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诊治与加固、项目规划与开发、行业主管部门等机构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建环)专业的前身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成立于1990年,同年开始本科、专科招生。于1998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3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6年获得“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16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通过专业评估(认证),同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专业评估(认证)复评。
专业立足于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绿色低碳理念、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系统解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胜任建筑环境、建筑节能、区域能源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施工安装、运营管理、节能改造、系统保障及研发制造等工作,成为为人朴实、作风务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测试技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燃气输配、供热工程(集中供热)、燃气燃烧与设备、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给排水工程、人工智能在暖通中的应用、碳中和技术、专业实验、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建筑冷热源课程设计、区域能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毕业生能在设备制造企业、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运营公司、建设部门等建筑环境、建筑节能、区域能源、新能源领域的单位从事研发、设计、施工、运维、生产、咨询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给排水学科与工程专业以研究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过程中的工程与科学技术问题为主要任务,具体包括水的开采、净化、输送、回收、处理、再生利用以及清洁排放等。本专业具有强专业基础与众学科交叉的特点,学习中能够体验“化学之奥妙、生物之神奇、水力之壮美”。
培养目标:本专业扎根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人朴实、作风务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胜任力,具备良好的给排水工程师素养,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施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水处理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泵与泵站、水工程施工等核心课程,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就业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保障和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水工业也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专业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实现高质量就业。学生就业多为设计研究院(市政、建筑等方向)、水务集团、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施工及研究开发等工作。
交通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大发(中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98年设立的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2002年开设交通工程专业,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批交通运输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点高校。2019年开始与企业合作开设交通工程专业(智能交通方向)。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立足北疆,面向全国,围绕“发挥人才培养和学科优势,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历经多年积淀发展,培养出了大批集实践与创新能力于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以捕获交通需求为抓手,以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课程为基础,开设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规划、管理、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融入力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等土木相关课程,形成融合跨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以此培养学生解决交通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具备模拟车辆编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各种仿真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此外,实验室还具备多源立体感知条件,借助无人机实时采集交通流参数,借助AI智能识别,实时识别车辆及行人违章行为等。
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交通大数据处理、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工作,还可以从事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工程勘测、设计等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大发(中国)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85年设立的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先成立的公路与城市道路本科专业。1998年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专业调整,将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与建筑工程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设置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2011年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土木类特设专业,设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2022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立足北疆,面向全国,历经多年积淀发展,已成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以交通运输工程和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主要涵盖道路、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的品质;同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所覆盖的本科专业,为国家和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领域培养了一批踏实肯干、扎根北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签署了6个校内外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面积1217m2,实验设备200台(套),价值1625万元。拥有大创中心、BIM中心、3D打印创新实验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工程管理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基础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及工程管理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原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及基地基础、工程结构、建筑施工、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就业前景: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