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学院
大发(中国)乌海学院创办于200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乌海市人民政府与大发(中国)合作在乌海市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受自治区教育厅和乌海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学院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实体,两块牌子。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治区具有单独招生资格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试办本科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和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学院主校区坐落于美丽的乌海湖畔,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3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8.9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近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7万册。校内有各类实训室123个,校外实训基地121个。固定资产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资产值达5500万元,生均11278元。学院主校区分教学区、行政区、实验实训区、文体活动区、生活区等5个功能区域,建有图书馆、奥体中心、网乒中心等活动场馆。2014年,学院第二校区(自治区西部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开始规划建设,总投资近2.7亿元,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将建成化工、煤炭、机电、电力、建筑等实训中心。学院第二校区已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教学实训环境。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特点设置、调整专业。立足乌海市、面向内蒙古,辐射中西部,现已建成化工、煤炭、机电、电力、建筑、管理、教育、护理9大类54个专业。学院积极推进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经积极争取,多方努力,与大发(中国)、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包头师范学院等六所本科院校合作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采矿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会计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等8个职业本科专业,实现了职业本科专业各系部的全覆盖。专业布局科学、合理,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学院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84人,外聘兼职教师165人,社会化服务的外聘人员228人。专职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3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8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6859余人,电大与成人教育学生4200多人。学院被评为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全区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现有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站(所)4个,近三年开展社会培训45000余人次。学院依托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步形成“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的办学育人模式,创建各具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项,自治区级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8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十二五全区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2个,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先进集体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1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2人,“十二五全区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人,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先进个人2人,乌海市学科带头人5人,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1人等荣誉称号。学院有多个团队和个人在全国、全区技能大赛中获奖。
学院秉承“崇德乐学,尚技强能”校训,大力弘扬业已形成的立德树人、敬业奉献、因材施教、励学善导的教风;建设尊师明理、勤勉励志、重技强能、乐学致用的浓郁学风;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自治区培养7336名各类高、中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技术和管理骨干。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自治区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称号、“全区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区电大系统绩效评估“教学优秀组织奖”,多次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资助工作、维稳工作“先进达标学校”。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能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综合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及一般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动力部分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电网公司各级供电部门、大中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电力修造企业、电气设备生产厂、工矿企业自备电厂及有关试验院所,从事电气设备的运行、检修、安装调试、技术管理和试验研究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等。
就业前景: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预决算等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建筑结构、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材料、建筑CAD、高层建筑施工、建筑设备、天正软件应用、PKPM软件应用等;建筑识图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CAD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训、专业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践、毕业设计与答辩。
就业前景:各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业、建筑监理行业、企事业单位基建行业、资产评估和审计行业、建筑、结构设计行业、城乡建设规划行业。